按[繼續閱讀]聽更多

 

報導說,全台灣超過1/4的民眾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... 台灣人一年在安眠藥和抗憂鬱劑的消費是33.52億元...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提醒,解悶應「多做自認沒有意義的事」。

 

以命理的角度看來,人的行運本來就有高有低,如同呼吸,要有"呼",要有"吸";
就像投資一樣,該乘勢追擊的時候要追,該出場觀望的時候就是休息
 - 一昧滴Go!Go!Go!只會好累~好累~好累~~該蹲低的時候就學會如何蹲低,這才是"認份"的真義 - 蹲著,反而會看見不同的風景。
(= . = '''有人開始咯咯笑了吼!!唉~~~人哪... )

 

 

這跟Mambo有啥關係勒?
答案是:沒有關係。
(咬我啊!!來呀!來呀!)

 

 

如果...硬要...扯~~~上關係,那就是 - 希望各位看倌聽的愉悅看的開心。

(講完)

不拎不拎 不拎不拎 不拎不拎

曼波,是一種古巴的音樂形式和舞蹈風格,"曼波"這個詞在剛果語表示"與神對話",
一般相信是來自海地巫毒教祭司,在早期的社會裡祭司扮演着如醫治者、参事、占卜者、伏魔師等," 曼波" 形容人们陷入被催眠之狂熱狀態的景像而來。也因而曼波舞蹈在最初的時期,被一些拉丁美洲國的教會所批判,但對热情的拉丁民族而言反而越受歡迎而興盛。

起初,曼波不被認為是一個特定的風格的音樂,到1943年,古巴音樂家佩雷斯普拉多,把曼波帶進哈瓦那TROPICANA夜總會,很快的流行起來。 佩雷斯普拉多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,開始組成了他自己的樂隊,主要致力於曼波音樂。
自那以後,其他拉美地區的音樂領導者,例如Tito Rodriquez, Pupi Campo , Tito Puente, Machito和Xavier Cugat等開始用他们自己的風格推廣曼波。

1947年和1948年,紐約市開始為一個新興的“曼波革命“的音樂和舞蹈發表文章~在當地報紙上,曼波已經是跨國流行的文化現象。
到了50年代中期曼波熱潮已經達到狂熱的程度。

繼普拉多的腳步,另一個曼波音樂家,恩里克Jorrín。以更快的節奏編舞,這後者的創新,便形成了恰恰的基礎。


(本資料彙整自維基百科與百度百科,我好認真唷~來賓請掌聲鼓勵鼓勵)

 

 

 

 

 

特別感謝漂流音樂鎮長推薦Papa Loves Mambo此曲! 這首歌是美國50年代深受歡迎的傳奇歌王Perry Como在1954年進軍樂壇的首支單曲。請欣賞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充數的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6) 人氣()